• May 22 Sat 2010 00:27
  • 置頂 新況

仙訪地,人訪天,妖邪遊其間,我的小說,紀錄這些。

 

目前所欠的文字債包括--->

古典:

芍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

  在路邊,王大娘不只收到了全村的關心,同時也聽見了流言蜚語,幾個小夥子毛毛躁躁地嚷嚷。

「昨夜王獵頭的屋子沒了,我們全村的人都去救火了,就一人沒動身!」本名胡青的精瘦孩子聚著一群大聲說著,平日看著那人早就不順眼,神神秘秘的,就會端著一忠厚樣態,但他知道外地人都不可信。

「怎麼啦!胡青天你這毛頭小子又要酸咧誰啦!」

文章標籤

芍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

  在上河村,大部分都是勤儉樸實的農夫,在這裡的村人,世世代代都是忙碌於田埂之中,不過幾年前,有個落魄的旅人,揹著一把琴、一個大包袱,蹣跚地走進了這個隱密的農村,更可怕的是,他全身都沾滿了凝固的血,像是歷盡千辛萬苦的模樣。

  村民對他議論紛紛,起初大家都十分懼怕他,也不怎麼喜歡她,在農村哩,他是個異樣的存在,但日子一久,樸實善良的人們也接納了這麼看似可怕,卻又孤單到冷淒的可憐人。

  這個冷漠的旅人,在上河村無聲無息地定居下來後,默默地開了家造琴坊,在村子裡,根本沒人能買這種昂貴的東西來賞玩,所以也不能餬口,因此沉默的旅人也跟著大家,正正當當的耕田、翻土、除草,以農為生,但琴坊仍在,不知為何。

文章標籤

芍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楊家將的故事,史實與戲曲、小說的內容有極大出處,後世對楊家忠烈的傳頌與現實的壓迫,使楊家後人在創作中大量增員,可見人民對忠義、忠勇英雄的嚮往,由於創作不輟的作家們,楊門一家變得更為人所知,也帶動了人們激動澎派的愛國情緒。

  故事開始,楊家將門境況零落,先賢早已殞落戰場,金花之父——楊宗保亦身陷西夏亂事,朝廷內剪理不清的勢力牽制著大宋的將來,對楊金花來說,更拉扯著遠在西夏的父親性命。

  當時楊門只餘太君、幾位媳婦、婢女與金花,無論是出名的幾位英豪,或是後出的楊門女將,皆已馬革裹屍,對於人丁單薄、香火岌岌可危的楊家,對於僅剩的金花更是保護有加,如此年代的規範與家庭的束縛,實是無法抵擋金花的衝勁與愛國心,在台上,飾演金花的蕭揚玲,口齒清晰分明,思慮也清明非常,對於朝廷上的恩怨、國家的存亡,雖處深閨,仍然明白事理,也願意為自己的一份堅持、熱血而衝撞禮教,上至校場選帥。愛國心似乎已無法從楊家人身上脫去,是刻進骨子的楊家風範。

  在當時,楊金花養於深閨,感恩家風如此,她深有愛國之心,更有將門虎女之風,因天資、努力、喜好,她武藝了得,更因為父,她有勇出聲,於校場上將空有虛名的狄家公子紛紛打落馬,在聖上面前一敵父親的對頭,平西王狄青,男扮女裝奪帥印。但這實為危及生命之事,落得一個欺君,不僅父親不保,自己的項上人頭也留不住。在台上,畫得一臉黑白的包拯明鑑事態,巧言安撫皇帝、太君,更智取偷溜回府的金花,可見其聰明與靈活,當知曉金花女兒身時,他只是撫髯而笑,對於他,大宋的將來勝過一切,有才就得,更敢於跟狄青賭誓,全力支持金花掛帥,實是情節中的要角與轉折的靈魂人物。

芍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從第一次踏入劇院內觀賞《水袖與胭脂》之後,對於國光的戲就抱有著極高的好感,這次,又衝著國光與魏海敏先生的名頭,看了場《鶯鶯西廂記》。

  在《水袖與胭脂》中,楊妃雍容華貴、大氣典雅,一舉一動、一邁步一回眸,都有種說不清到不明的情感在眼波中流轉,令我驚艷不已。相比較之下,這次的鶯鶯,端莊秀氣、大家閨秀,因為角色的關係,鶯鶯不如楊妃大氣,唱詞也相對平和婉轉,充滿著他的愛戀苦悶,不似楊妃的激昂澎湃、抑揚頓挫,對我來說是有點失望的,不過,畢竟是國光,整場演出還是令我沉醉其中。

  由一開始的驚艷到賴婚,到探病到賴簡,然後是精彩的拷紅與結束的長亭,餘留下沒有結局的空白,在看到鶯鶯賴簡之時,我突兀的覺得真不愧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嗎?母親賴婚她賴簡,雖然之後能明白、或是揣測當時可能有他人在場,不便出現,但一想到她之後又大膽的「木已成舟」,卻又不能明白,該不是女孩子的矜持使她一再賴皮,怎麼說,愛情戲真的不是很好懂,女孩子心性,又愛卻又怨,來來回回反反覆覆,叫人難以捉摸。

  到結局之時,長亭送別,突然的就鞠躬下台,令我們台下的這些觀眾頓時不知所措,演完了嗎?總覺得沒有個既定的結局讓人感到意猶未盡,又或是沒看完的感覺,直到演員們一一出來謝幕、室內燈光打亮、門口大開、服務員們一一出來指引,這才不敢置信的問身旁的朋友,真的是演完了嗎?就這樣?然後帶著這種疑惑慢慢地跟著出場。

芍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